市工信局构建助企服务体系普惠式纾困+直达式支持+滴灌式帮扶


今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着力构建“普惠式纾困+直达式支持+滴灌式帮扶”助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并按月调度,协调推进,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执行到点。
降低民营企业运行成本。市工信局开展市中小微企业签约服务机构补贴相关工作,目前已形成《榆林市中小微企业签约服务机构补贴管理办法(暂行)》。今年以来,共举办了8期培训班,共计480户企业参加培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已启动,选聘人数由700人进一步增加到900人,目前选聘方案(初稿)已形成。
强化金融支持民营企业。今年已发放羊绒毛服装电子消费券2000万元,共计79家店参加活动,优惠179598笔,优惠15254600元,带动消费73648558.67元,有效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工信贷”是省工信厅会同省财政厅为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及“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培育库“三类企业”中的中小微企业以及重点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的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优先支持信用贷款、上市培育贷款、中期贷款,引导金融资源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配置。目前已争取将我市27户企业纳入省“工信贷”企业白名单。
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市工信局已建立退库工业企业重新入库培育库,库里现有企业88户,并初步建立2023年临规工业企业培育库,库里现有企业77户,近期将根据各县市区上报情况进一步完善,后续对培育库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已完成2022年全市新进、净增规上工业企业相关奖励资金的兑现工作,已完成2023年市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市级中小企业第三方示范服务机构和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征集工作,目前正在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资料审核。
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清欠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目前全市台账内欠款61.59亿元,已清偿到位61.11亿元,审计审减不在清欠范围内0.41亿元,进入司法程序0.07亿元,实现化解进度100%。已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及纾困政策执行情况第三方评估工作,正在开展“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法律服务、财税服务”工作。
推动工业园区建设。为支持和引导园区向特色化、产业化、差异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批重点特色专业园区,近期市工信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开展了榆林市首批特色专业园区的申报工作。